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青铜器鉴伪法之一:范线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4-1-3 22:57:2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 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历代青铜器鉴伪法之一:范线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极速鉴宝平台线下特聘专家贾文熙老师
在艺术市场上,青铜器一直是艺术品投资中的龙头老大,青铜器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很高。2018年,保利香港2018春拍会西周晚期青铜龙纹鼎1062万港元成交;苏富比纽约亚洲艺术周,一件商殷墟时期青铜饕餮纹卣以193.5万美元成交,约合人民币1223万元。但相比鉴别明清官窑瓷器,鉴别青铜器的难度要大很多。今天,【极速鉴宝】平台线下鉴定专家贾文熙老师就从“范线”角度谈青铜器的基本鉴伪。
“看范线是鉴别真伪青铜器的一个重要方法。”贾文熙老师说,其实商周晚期到西周早期器物的范线并不明显,这给从范线辨别真伪带来一定的难度。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造型、纹饰、做工都是最精美的,处于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。
鼎或盘的附耳门形内角范痕有划手感
商周晚期器物庄重,讲究满器花或三重花,主题纹以平雕或浅浮雕饕餮、夔龙、凤鸟等纹为主,彰显大气与狞厉之美,底衬填充纹为繁缛纤密的云雷纹,俗称回纹、地纹、填空纹。因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为礼器,所以鼎、簋、鬲、尊、爵、觚等有些器物上难以找到范痕,这是因为当时工匠铸成器后,对礼器表面进行了打磨处理,将腹部腹底器沿的铸后范线磨平磨光洁,祭祀摆放时更显庄重威严,引人注目。但古人的加工打磨注重的是外表,有些弯角处是涉及不到的,如鼎耳内的两道折角边,圆簋的两鋬耳内边,爵杯的鋬手内边,爵杯的柱帽下,有圈足器的圈足内边棱角,带有环耳的圆环内壁,提梁器物的提梁两端兽首或扣环内圈等,这些部位都是小块分体陶范铸成或二次套铸的,铸时铜水向合体范缝隙挤流,瞬间凝固,肯定会留下铸范痕迹,有些很细微、细观都可以观察到。有些鼎底范线虽磨去了,但在鼎足内侧可以看到打磨后的一边高一边低的错缝阶台。另外在鼎耳的门形内两条折边角,手指在折角上划动,真器会感觉到范刃;假器一眼会看出没有铸范痕。再如沿口下到器腹纹饰间有一圈无纹素面带,如圆鼎腹纹饰是以三鼎足中心向上为界,纹饰分三组,组与组之间是陶范的分块线位置,纹饰间范线修掉了,一般沿口下素面部位会留有未修磨的范痕。还有就是圆簋的纹饰是两面相对的,分范界在腹部两侧耳部的上下,垂耳下至圈足较为明显。
斝、爵的鋬手内外范线
商代盘腹底范线
圆簋的耳部内侧范痕较为明显
另外,提梁卣、铜壶等类的器物可以看到器盖内范痕,铸前因盖内陶范是分体做的,盖口为缩口,铸器后必须将其打碎才能掏出范芯,会留下铸口范刃。有些器物铸后虽将盖口修磨了,也可以从提梁扣环或其他位置找到范线痕。同样带圈足的器物要在圈足内底沿口找范线较为明显。
假圆鼎腹底故做的假范线和假垫片
假牺觥腹底人为作的假范线
相比商周时期的青铜器,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器的范线是最明显的,这一时期的一些礼器向实用器方面转化,器型厚重,做工没有早期精美。但纹饰变化最为明显,纹饰总的布局,由平雕的抽象粗体且简单的线条构成,偏重于几何味。如波曲纹、鳞带纹、重环纹、s形顾首夔龙纹、窃取纹等。这一时期的器物由于做工较为粗糙,范线也较为明显,特别是圆鼎的腹底与蹄形足的内侧范线呈齿状起伏,有些器物在制陶范时块边有磕碰伤痕,铸前合范时不予修补,致使浇注铜水时流到该处,铸出伤残范边的呈豁牙状痕。
春秋圆鼎的范线粗糙
随着时代的发展,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多为生活用器,做工精细,器壁明显轻薄,纹饰多为纤细致密的蟠螭纹、羽纹、几何纹与鸟兽、人物画像等纹。这一时期的铸造为熔模法、块范法、套铸法混用时期,范线还是较为明显的,既使器腹不见范痕,但在套铸部位,如铺首的扣环及鋬耳盖钮等内侧都能看到明显的铸范痕。
战国大鼎腹底范线痕
战国圆敦腹底的范线
假战国圆鼎的范线,此鼎为高仿战国器型,虽烧上一层烟炱,似为真器特征,但腹底范线不合规矩
青铜器发展到两汉时期,器物基本多为素面器。西汉器物中少量器物还能见铸范痕,其后随着块范法退出历史舞台,一般铜器就很少见到铸范线痕了。到了宋代、明清时期仿商周器有着本时代的明显特征,是不注重范线的。
因为现代失蜡法在修蜡型时就已将范线修平,铸出器型浑体是无范线的。贾文熙老师说,当今有些假器是在原商周器上翻制的模具,伪作者做蜡型时一般都将其修平了,即使不修掉,铸造出的范线只是棱线,用手指划动没有锋刃感。有些伪器注意到了这点,故意做出明显的范线,但是明眼看,一是铸后没锋刃,二是故作感太重,太规矩不自然,没有豁牙断续的齿状感。
还有就是有些器物的范线不纯是铸范痕迹,是器纹与铸范分界痕的重合。如商周时期某类器物腹底的铸范线是有变化的,由初始的分范作用的范线演变为底纹,如方鼎腹下的四足之间饰两条X型交叉的凸棱,圆鼎腹下三足之间饰Y型凸棱,方尊圈足内底饰十字凸棱,它不是范线的标志,而是一种特有的腹底纹饰。“我认为其主要作用一方面是铸造时易于铜水流动,另一方面对实用器的腹底增其使用强度,也是鉴别商周早、中、晚期器型底纹的标志。”贾文熙老师说。
对于圆形器物如簋、盘、尊、卣等类器物的圈足内底,看网纹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方面。它是铸造时易于铜水流动,工匠在底芯范面上刻划的网状纹,网纹相交近似方形或菱形,看似随意但自然规范,纹线凸起细而顺直。而现代作伪器的线条,系在模具上翻出蜡型后,是在蜡型上修出来的,网纹线变的扁平,在修蜡型时将线加高或添加假网纹线,铸器后明显有堆塑感,一是线条凸起较高,粗而直,二是网纹过于规矩见方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举报中心|中博物鉴 ( 蜀ICP备2021020942号-2 )

GMT+8, 2024-11-25 21:27 , Processed in 0.091057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